八年级重度乐迷:音乐串流是我现在的最爱

导读 Photo Credit:Sorosh Tavakoli CC BY 2 0 Spotify进军掀起了音乐圈的轩然大波,身为国际指标性的串流平台,它对音乐产业有超乎

Photo Credit:Sorosh Tavakoli CC BY 2.0

Spotify进军掀起了音乐圈的轩然大波,身为国际指标性的串流平台,它对音乐产业有超乎常人想像的影响力。对于笔者这种重度音乐爱好者来说这是相当冲击的一件事,对所有的乐迷来说,这是一项无可避免的重大音乐革命。以笔者的年纪来说(八年级生),见证了这样的一个过程:从家中装设CD柜堆满实体CD、接着mp3格式与随身播放器的流行,iPod风靡全球人手一台…而现在,音乐串流似乎已成为新的一股无法抗拒趋势。

笔者高中时期买了自己人生第一台iPod-iPod nano 16G,陪伴我度过无数寂寞难熬的读书时光。由于音乐成瘾,没过几个月就没有多余的容量,因此我这三年之中每隔一两週便要面对「到底要删哪些歌?」的难题,音乐串流根本的解决了这个问题。

随着智慧型手机和3G、Wifi的普及,音乐串流渐渐改变了使用者的习惯,也因此上了大学后我的nano也一直保持着闲置的状态。现在还使用传统音乐档案和音乐播放器的使用者大部分是因为高音质的需求。然而,由于网路速度只会越来越快,我大胆预测有一天当行动网路的平均网速提升到一个程度,以串流的方式欣赏高音质音乐(一首动辄数十MB的档案大小)并不是不可能,而那天大概也是iPod的末日吧?

过去在合法的数位化音乐中的最佳选择无庸置疑是iTunes,以一首歌0.99美元并限制播放媒介之数量的模式彻底改变了音乐产业获利模式,相安无事(至少檯面上)并稳定发展。然而如Spotify这类的音乐串流服务却受到各方音乐人的抵制,一切都要归因于它的拆帐分润模式并不明确。

不像iTunes购买歌曲一首歌一个价钱,Spotify会根据播放次数之类的指标来决定版权费用,其中的计价方式并不如iTunes的透明,这点让许多音乐人恐慌,也让Thom Yorke等乐坛老大哥选择持保留态度,认为这样的模式会扼杀新人的获利机会,促使音乐产业发展进入继mp3流行后另一个低获利的时代。Thom Yorke甚至将今年话题大作《Atoms for Peace》以及2007年发行的个人专辑《Eraser》直接下架以表达反对。

各方也常拿它与在耕耘已久的KKBOX做比较。身为KKBOX元老级的使用者,多年来看得出KKBOX团队的用心经营,但是对于笔者的音乐需求来说,Spotify是完完全全胜过KKBOX的。

Spotify用来发掘音乐的电台功能是最让我惊喜的部份,效果出奇的好。点开常接触的「独立音乐」或「另类摇滚」电台,除了听到了The XX、MGMT等几位老朋友,也发现了很多一听便爱不释手的新朋友如El Ten Eleven、The Naked And Famous…随着电台根据我的喜好随机播放,我在短时间的试用便获得了许多乐趣。

KKBOX电脑版与行动装置的同步非常阳春,要藉由手动上传、下载进行同步;反观Spotify採用即时的同步系统,无论是歌单还是正在播放的音乐都可以无缝接轨。

因为Spotify的出现引起了关于音乐串流的各方讨论,支持方认为音乐串流能让使用者在有限的花费获得最大的聆听乐趣,反对方认为其获利模式将不利于音乐工作者。

笔者身为一个重度音乐需求者、同时也有自己的音乐作品(当然也乐于透过其获利),在此针对需求方和供给方都发表一些个人看法:

身为使用者,音乐串流无疑是一个非常好的新模式,价格相对低廉、加上独特的发掘功能让能接触的音乐内容多了更多的可能性;身为创作者,其获利模式确实不如购买唱片或从iTunes下载来得明确,但是音乐串流已成一不可抗拒的趋势,对于使用者来说确实是好的创新,好的东西自然会持续发展、成熟,音乐串流注定在音乐产业之中不可或缺。

盼音乐串流能有更明确、更有利于创作者的新获利模式,必要的话,让法律干预(虽然是下下策)也是可能的,毕竟音乐产业的命运在此刻已紧紧的与音乐串流联繫在一起了。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猜你喜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