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Apple)与Google两间公司展开罕见的合作,双方于昨(10)日发布消息,将共同开发软体,以手机警示用户曾接触「」(2019年新型疾病,简称武汉、新冠)感染者。虽有助防疫,但也可能引起注重隐私权人士的担忧。
苹果、Google联手抗疫,以手机警示用户曾接触感染者武汉蔓延全球,促成苹果公司与Google两间公司展开罕见的合作。这对硅谷死对头于昨(10)日发布消息,将共同开发软体,以手机警示用户曾接触2019新冠病毒感染者。虽有助防疫,但也可能引起注重隐私权人士的担忧。
在两间公司发布的新闻稿中,双方表示世界各地的政府和卫生权责机构,正共同努力寻找新冠爆发的解决方案,以保护民众并使社会恢复正常运作。其身为软体开发者,也开发出各种技术工具协助对抗病毒、挽救生命。「本着这样的合作精神,Google和Apple宣布携手合作,将运用蓝牙技术协助政府和卫生机构抑制病毒传播,并以使用者隐私和安全为念展开设计。」
新闻稿中提到,由于新冠是透过近距离接触受感染者的方式传播,各地公卫机构已将「追蹤接触史」视为控制的一种重要工具。而为了进一步推动此技术,苹果和Google将推出全面性的解决方案,其中包括应用程式介面(API)和作业系统层级的技术,藉以协助实践追蹤接触史。
《自由时报》、《中央社》报导,苹果公司与Google开发的接触者追蹤套件,将导入智慧型手机等行动装置,运用现有蓝牙技术追蹤不同手机间的距离。假设所有用户都启用套件,一旦有人武汉病毒检验呈阳性反应,其他用户的手机将搜寻过去14天定位资料,判断是否有密切且长时间接触感染者的风险。
2家公司释出的文件草稿显示,存有感染风险的用户手机将推播警示讯息,例如「警告:你最近曾密切接触2019检验呈阳性反应的人士,点选以得知详情」。
在双方发布的新闻稿中,苹果公司表示,此计画将分为2步骤实施整个解决方案:
首先,两家公司会在今(2020)年5月推出应用程式介面,好令各地公卫机构推出的app能实现Android和iOS装置间的互通性。使用者将可透过相应的app store下载这些官方app。 接着在未来几个月内,Apple和Google会在底层平台纳入此功能,致力让此项基于蓝牙技术的接触史追蹤平台,获得更广泛的效果。新闻稿在最后也提到,在这项合作中,隐私性、透明度和「需经同意加入」是最重要的考量事项,「Apple和Google所有人都相信,再也没有什么比现在更重要的时刻,要携手共同解决这个全球最紧迫的问题。」
这项技术虽解决跨平台整合难题,但在产生效果仍须克服两大障碍:用户必须自愿在程式内输入个人医疗资料,卫生主管机关也须让病毒检验更加普及。Android与iOS装置用户启用套件前,也势必要权衡防疫是否值得冒「定位」等敏感资料可能外流的风险。
川普(Donald Trump)4月10日在白宫记者会上表示,这类技术确实存有隐私疑虑:「这非常有趣,但很多人担心个人自由层面。我们会好好检视一番」。
效应,多国决定採用「数位追蹤技术」为防範扩大,不少国家已经採用科技追蹤等方式,来协助政府管控疫病的传播。根据英国网路研究公司Top10VPN的调查结果,包括、韩国、、新加坡、义大利等国家,已经有许多政府决定利用数位追蹤(Digital Tracking)技术,来协助控制的传播。
是在3月18日经由卫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发布新闻稿,为能掌握居家隔离、居家检疫者落实情形并且降低社区传染风险,因此结合创新科技建置资讯系统,採用「电子围篱智慧监控系统」,透过居家检疫者的手机定位,一旦离开检疫範围,系统会发送「告警简讯」给当事人、民政单位、卫政单位与辖区警察,以确实掌握相关人员行蹤。
《镜週刊》报导,在「电子围篱智慧监控系统」后台,不仅有居家检疫、隔离的即时全国人数,还可依县市查看各地人数及确诊病例数。其中「检疫告警中」「隔离告警中」栏位所显示的,就是因离开居家管理範围半径,而遭系统自动发出告警通报的即时人数。
两栏位中,还可同步即时监控使用「防疫手机」却离开居家範围的人数,就连有多少人正因手机关机而失联,也都一览无遗。
《iThome》报导,新加坡政府则是发表了「TraceTogether」程式。使用了蓝牙相对讯号强度指标(RSSI),可透过该指标了解2支手机之间的距离与期间,再辅以该国政府所建立的武汉确诊患者资料库。新加坡政府会追蹤确诊患者过去14天的行动,然后存取使用者TraceTogether程式中的RSSI,判断他们是否曾近距离接触;若答案是肯定的,即会传送警告予使用者。
估计已有超过65万名新加坡民众安装了TraceTogether。此外,新加坡也曾公布确诊患者的资讯,并有开发人员利用该资讯建立了地图,让民众得以追蹤这些感染者的足迹,但已引发可能造成歧视或侵犯隐私的争议。
延伸阅读:
反击谭德塞:《纽时》广告募资400万达标,外国YouTuber拍片力挺「友善但不软弱」 你的身体不只是你的:数位时代的资讯自主及隐私权 脸书撒钱买你的隐私?当心成为「数位猎巫」的受害者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