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大佬的眼光与心态(下):「指数型发展」的六个步骤

导读 延伸阅读:科技大佬的眼光与心态(上):你是「线性思维」还是「指数型思维」? 指数型发展的六个步骤 第一步:数位化(

延伸阅读:科技大佬的眼光与心态(上):你是「线性思维」还是「指数型思维」?

指数型发展的六个步骤

第一步:数位化(Digitalization)

你当然也可以以餐馆老闆的身份,从一家餐馆变两家,两家变四家餐馆的增长你的生意,事实上麦当劳等连锁店就是用这种方式增长到目前的规模的。但值得注意的是,数位化的产品比实体经济拥有更灵活便捷的流通性,因此增长翻倍的速度来得更快,所需的成本也更加低廉。

第二步:潜伏期(Deception)

指数型增长的前期看起来像线性增长般缓慢,但在20次的翻倍之后就能得到100万倍的差别。

如果你是风险投资者,你可以用这种方式评估那些初创公司:「这家公司是否能持续将自己的产品的质量/用户翻倍?翻倍一次要多久?他们能将其翻倍多少次才会遇到增长瓶颈?」然后你根据这些问题的答案给出一个权重,然后判断是否值得投资。

如果你是创业家,那思考这个问题:「我们要如何才能够让产品的质量/用户翻倍?翻倍一次多久?我们在翻倍多少次之后会遇到瓶颈?」

潜伏期之后,下一步的破坏期会毫无预警的出现,新事物将取代旧事物,让拥护旧事物的人们措手不及。许多科技公司就是在这种情况倒下的。

第三步:破坏(Disruption)

当某项科技技术或科技产品发展到一定的程度时,它们会大肆冲击破坏现有的市场,例如,手机破坏了家用电话的市场,智慧型手机又破坏了一般手机的市场。汽车替代了从前的马车,电动汽车也可能会在不远的将来替代现在的汽车。

遗憾的是,破坏期总是发生在潜伏期之后,当某个行业开始被新技术冲击破坏时,首当其冲的公司会遭受巨大的打击,有些甚至就此倒下(如,柯达公司和诺基亚)。

第四步:消灭营收(Demonetization)

我自己比较喜欢把「消灭营收」叫作「免费化」。什么东西最容易被大量的传播,广泛的使用呢?首先,它必须是免费的。

例如,谷歌和脸书都是免费的,但他们两却是最大的科技公司之一,为什么?因为他们可以藉此收集使用他们服务的人的数据,并将这些数据传换成服务于广告业的资源。如果你在谷歌搜索「保险」这个词,那谷歌除了会向你展示一些你可能想要的搜索结果之外,还会向你展示向他们付广告费的公司,并以此赚取收入。

这当然已经算是常识了,但这只是消灭营收的第一层意思。

消灭营收的第二层意思是——技术的发展成熟到一定等级后,各公司会因为市场竞争的作用不断把收费压低,至到免费为止。现成的例子就是各类媒体,以前你要阅读一份报纸就必须付费,但现在,你不用付费也可以阅读到许多报纸的内容。

第五步:消灭实体(Dematerialization)

从前你需要带着随身听、相机、游戏机和计算机,才能随时听歌、拍照、玩游戏和计算数学题目(有谁需要随时计算数学题目啊)。但现在这一切都装载在一个小小的机器里,那就是智慧型手机。

可以这么说:发展出越来越多的功能,并不断整合到一个简单的硬件中,是科技的唯一发展趋向,消灭实体指的就是这一趋向。

第六步:大众化(Democratization)

科技最终会融入生活,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让每个人都使用科技,每个人都得益于科技。当前面的五个步骤发生之后,这一步会几乎自然而然的发生。我认为,这一步是成功改变世界的结果。

当你理解了这六个步骤之后,再反观生活中的许多出色的科技,你会发现,各种科技遵循的发展路线,其实极其相似。

大佬的心态

在一般人看来,大目标如「改变世界」、「登月计划」、「创造新市场生态」等目标,是一种遥不可及的梦想,有些人甚至认为那是科技大佬们呼咙群众的用词而已。但对科技大佬们来说,这些目标其实只是刚好足够难度、合理,或者足够宏大去实践的目标而已,并不是什么遥不可及的目标。

科技大佬们认为,如果没有这种程度的目标存在,那他们的公司将会失去一样非常重要的东西——持续前进的热情。

要知道「热情」这个字虽然听起来有点励志鸡汤的味道,但对于那些精英中的精英来说,强大的实力和能力是最基本条件,但能激起持续创造力的热情才是造就大成功的关键。

在世界顶级企业的顶端,有的是各式各样的世界顶级人才,他们缺的永远不是能力和高收入,而是能激发他们的斗志与热情的事情,于是企业的CEO们纷纷想出各种方法去激发员工(也包括自己)的工作热情。下面介绍其中的几招:

一、大目标

刚才就有提到,只有足够宏大的愿景、目标,才能激发世界顶级人才的热情。

例如,伊隆.马斯克的目标就拥有巨大的吸引力(颠覆汽车、能源,甚至太空领域),特斯拉公司里有许多员工都坦诚,外面不乏出更高价僱佣他们的公司,但他们更愿意留在特斯拉公司里工作,就算那里薪水更少,工作时间更长也是如此,因为他们认为自己在那里的工作更有价值,也对那里的工作更有热情。

二、快速更迭

Gmail并不是一诞生就那么成熟,拥有这么多种功能的,第一个beta的版本大约只有三种功能,研发团队只需询问用户想要什么,收集用户给出的回馈,然后用最快的速度完成新功能,对产品整体加以改进,然后再次收集回馈,再加以改进。

这是一种快速的回馈模式,也是目前最盛行的研发模式,以前的软体一般都会在一年之后才出新的一代,但现在的软体更迭最短可以缩短到每星期一次,甚至是一天一次。

无论是在新创公司还是顶级科技公司,这一研发模式都关係着产品的成长速度。

三、臭鼬工厂模式

臭鼬工厂模式指的是,挑选一些出色的人才组成一个团队,为他们设定一个大目标,然后将他们隔绝于公司的体制之外,进行严格的隔离。 

这表面是为了保护团队的创造成果,亦即商业机密。但其深层的原因则是为了最大程度的激发团队的创造力,隔离不但可以让团队拥有更大的创新空间与弹性,肩负更多的责任,承担更大的风险,也将他们杜绝于官僚体制与组织惰性之外(组织惰性指的是满于现状的行为心态)。

臭鼬工厂模式受到顶级企业的广泛应用,苹果公司的Macintosh和Apple Watch,IBM的「深蓝」国际象棋项目,都是在这种模式之中诞生的产品。

四、心流

事实是,前面那三招也同时是为了激发源源不绝的「心流」而存在的。

你可能早已了解过心流理论,而这一理论如此着名并不是没有原因的。

简单来说,心流是一种全神贯注在自己所做之事之上的状态。用武侠小说的语言来说,心流就是进入「无我状态」,在这一状态中,你忘记了时间,忘记了空间,忘记了自己,你只专注在你所做的。

心流是一种把自身能力充分发挥的状态,是一个人在工作中能获得的最好状态,而这也说明了为什么激发心流状态对企业来说如此重要,而这同时也是许多人追求心流状态的原因。心流还能让你在完成目标后带来更大的成就感和充实感,我认为,人们其实一辈子都在追求这种状态。

心流理论由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Mihaly Csikszentmihalyi)提出,并对其进行了大量研究。他发现心流状态并不受意识控制,不是你要进入就能够进入的状态,而是需要你达到一定的条件才会出现的一种状态,而其中最重要的条件是:明确的目标、立即性的反馈,以及适当的挑战/技能比率。

第一条件「明确的目标」是让你把专注力倾注的「标靶」,如果没有明确的目标,你的专注力也就不知道能该放哪里了。另外,「目标」和「明确的目标」是有差别的,而两者的差别就在于——后者将想要达成的大目标切小,变成一个一个具体的小目标。例如,你想要成为最出色的歌手,那你的小目标就是把自己训练好,或唱好下一场表演。

第二条件「立即性的回馈」指的是,你可以马上知道自己做对了还是做错了,如果做错了你知道自己错在哪里,如果做多了你知道自己对在哪里。立即性的回馈多见于运动、玩乐器、舞蹈等动用身体运动的事项中,在这些事项中你做错或做对了什么都一目了然。但在用脑的事项中,如:写一份报告、做一项重大的决策等等。这个时候的立即性回馈就是你心中的那把尺。

第三条件「适当的挑战/技能比率」则有关平衡,如果你面对的是一个你非常不熟悉的领域,而且你的目标太难达成,你会因为恐惧而难以专注;反之,如果目标太容易达成,你会觉得没有挑战性,也无需费心去专注了。最好的情况是,你知道你可以达到目标,但不是很确定能达到目标的情况。也就是说,在面对适当的不确定性时,或者说面对适度的风险时,是最容易进入心流状态的。

看完了这三个条件后,你是否发现,前面提到的大目标、快速更迭和臭鼬工厂模式,其实是与激发心流的这三个关键条件是相应的呢?

大目标对应心流的第一条件「明确的目标」。快速更迭对应的是「立即性的回馈」,虽然快速更迭还说不上是「立即」,但面对比较複杂的事项来说已经是很快的回馈方式了。而臭鼬工厂模式对团队进行隔离,让优秀的团队承担更大的挑战,则对应了「适当的挑战/技能比率」。  

这意味着,这三个「招数」能在更长远的时间维度持续激发一群人的心流,而不是激发一个人的短时间心流。

在解读《胆大无畏》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一度认为这是本励志书,但事实上它又不是。

作者这位科技大佬轻鬆的谈着其他科技大佬们的想法、创举、工作方式,而几乎不提「能力」、「努力」、「思考」、「资源」、「运气」和「环境」等等必须的成功因素,就算谈到「人脉」这一点时也只是匆匆带过,这让人感觉有点不太实际。

或许,作者认为这些前提早就应该根植在每个人的心中,因此无需反覆再提。

我对着房间里的白板,看着上面写着的「胆大无畏」这一词彙,进入了思考。

我看见我自己向自己泼了冷水。

本文经4THINK授权刊登,原文刊载于此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猜你喜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