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研究盲人如何回声定位

导读 失明人士无法用眼睛看见物体,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对周围的环境一无所知。一些盲人可以像蝙蝠一样「回声定位」(echolocate),用嘴巴发

失明人士无法用眼睛看见物体,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对周围的环境一无所知。一些盲人可以像蝙蝠一样「回声定位」(echolocate),用嘴巴发出声音,通过回声了解周围的环境。研究人员对盲人这种回声定位的能力进行了详细研究,期待帮助更多失明人士。

 

用声音获得「视觉」

人类的感觉可以由不同的感觉器官,如眼、耳、鼻、舌等引起,通过一系列神经通路,在大脑皮层形成特定的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因此,感觉的根源在于大脑。之前的研究显示,在盲人的回声定位过程中,参与的一部分大脑区域在视觉正常人群中与视觉有关。这意味着即使没有通过眼睛获得影像,盲人一样可以在大脑中形成「影像」的感觉。

很多盲人可以通过环境中的回声了解周围的环境,但有少部分的盲人可以自己发出声音,像蝙蝠一样回声定位。自少失明的 Daniel Kish 便拥有这样的能力,他可以通过发出声音,描绘出房间的样子,甚至沿着不熟悉的路线进行山地自行车运动。Kish 几乎从出生开始就失明,但通过回声定位,他可以体验到类似于影像的感觉。

Kish 表示,这些影像并不是由计算所得出,而是由空间物体形成的一种确实、可感知到的体验。走进房间,Kish 可以指出这里是墙壁,这里是拐角,那里是一个物体。

我们也推荐 机械眼球让失明人 40 年后重见光明 盲人回声定位中的声学

英国杜伦大学的 Lore Thaler 团队首次对盲人回声定位进行了深入的声学分析。他们邀请了 Kish 和其他两位可以自己回声定位的盲人参与研究。

分析发现,盲人回声定位时用到的声音与普通人类谈话的声音有所不同。首先,回声定位的声音非常短促,只有 3 毫秒。Thaler 认为这可能是为了防止发出的声音掩盖回声。其次,这种声音频率更高,为 2-4 千赫兹,高于人类谈话的声音频率。回声定位的声音形成的锥形干扰区*更小更集中,有助于找到物体。回声定位者无意中便可以将声音定位到他们想了解的物体。

应用意义

根据分析成果,Thaler 团队合成了一种敲击(click)声音,用于后续研究。他们打算用电脑朝一个物体发出一千次这种敲击声音,釐清怎样通过回声确定物体的形状。

了解盲人回声定位的原理,可以帮助其他盲人学会这种能力,更好地感知周围的世界。

Thaler 认为,这项研究有助于开发更好的人工声吶,用于自动驾驶。现行的声吶系统可以确定物体的距离和形状,但无法知晓是什么。人类中的回声定位者有时可以做得更好。

 

注*:锥形干扰区(the cone of confusion)——在三维空间中,哺乳动物可以根据根据双耳时间差(interaural time difference,ITD)确定声音的来源。锥形干扰区的轴通过双耳相连形成的轴线。对于锥形干扰区而言,锥形表面上任意一点的 ITD 值相同,因此人耳无法确定声音的确切位置——你无法得知声音来自于锥形的上面、下面、左边还是右边(下图)。盲人回声定位者的锥形干扰区为 60 度,比普通谈话的 120-180 度更小,再配合头部转动,可以方便地定位物体。

参考资料:

Thaler L, Reich G M, Zhang X, et al. Mouth-clicks used by blind expert human echolocators–signal description and model based signal synthesis[J]. PLOS Computational Biology, 2017, 13(8): e1005670.